河北大学支教团格桑花开铺就希望路十年薪火接力汉藏情1-北京养生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时辰养生 > 河北大学支教团格桑花开铺就希望路十年薪火接力汉藏情1

河北大学支教团格桑花开铺就希望路十年薪火接力汉藏情1

来源:北京养生网 发布时间:2017-10-20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9日电“青稞酒酥油茶,圣湖彩幡云海长风,大美青海,我们对你如此动情,十年坚守,89名支教者,青春汇聚,薪火相传。”日前,在河北大学举办的“志愿力量薪火相传” 研究生支教团十周年庆典上,第五届支教团代表王芝动情地说。

2005年,河北大学正式参与由团中央、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全国示范项目。10年来,河北大学连续组建十届研究生支教团,选拔输送89名志愿者,分别前往青海省共和县、贵州省六枝特区、河北省阜平县的6所中小学开展扶贫支教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应,为学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弘文励教,扶贫济困,河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项目实施十年来,从第一届一人的单枪匹马,白手起家,到如今89人众志成城的团队协作,从青海湖畔支教服务的孤影独耕,到如今支教服务覆盖贵州和太行山脉的群策群力。河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用赤诚、勇气和奉献,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传递梦想和希望。

河北大学第一届支教团成员李亚林和王倩合影。河北大学供图

西部支教 一段传奇的经历

“青海湖畔,海拔3200米的草原上,日照强烈却依然寒冷,学校低矮宿舍飘摇,蹲在草丛边吃饭的学生说着完全听不懂的藏语。水永远烧不开,米饭一蒸就糊,生火的牛粪已经短缺,流鼻血、裂手指、呼吸困难……曾经无数次的憧憬与想象,现实却无一雷同。”2006年,河北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李亚林到了青海支教地点后这样形容初到服务地的情形。

河北大学最早的支教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江西沟乡民族寄宿制小学,学校处于传统藏区,生源匮乏、师资薄弱,语言不通、交流困难,支教工作难以打开局面。

面对高原环境和陌生的风土人情,工作又没有任何经验借鉴,没有任何人可以请教的情况下,每一届的支教团成员都凭着自己不服输的韧劲克服了支教带来的语言障碍、教学和身体不适。

刘冠楠是河北大学第五届支教团成员,支教期间除了上课还要学习藏语,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每一次活动中了解情况。

“语言沟通有障碍,我们探索出了‘谁来做翻译官’的方式,还分小组竞赛,表演课文,甚至将课堂挪到湖边。我们去家访、开主题班会、建立起学习激励机制,无所不用,刺激孩子们学习积极性。最后,我们班的汉语考了全校第一名呢。”担任二年级汉语老师的支教队员刘冠楠幸福地回忆着支教岁月。

第五届支教团成员王芝和她的学生们在一起。王芝供图。

在来到服务地后,第五届支教团成员王芝每一天都在感动着,也在这种感染下改变着、进步着。“这些孩子就是我们生活的老师,他们乐观地把仅有的玻璃球玩得五彩缤纷,把仅有的几本小书传看得兴致勃勃,从幼儿园四岁起就开始住宿,从不抱怨从不哭泣,从容地迎接寒冷,微笑着战胜苦难,淳朴,善良,坚强。”

“来到这里,才真正感受到西部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的不足,感谢这奇异的经历,让我收获沉甸甸的成长与努力的方向,更明白一个青年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王芝的日记这样描述心中的感慨。

支教的过程中,支教团成员不仅成为教师计算机培训、英语培训、教学技能培训的“专职队伍”,他们还将支教和调研情况写成《江西沟中心校区关于布局调整后定点学校存在突出问题的调研》和《少数民族聚集区双语教学模式探索》等报告,成为当地教学改革、学校建设的重要参考。

“这些调研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受援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同时也对受援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方式进行了提升和改进,使得当地的教育事业发展得更为均衡、健康。”时任团青海省委书记申红兴这样评价。

爱心汇聚 我愿为你倾己所能

“没有足球,三年级二班的卡先才让踢着废纸团当足球,他梦想着能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三年级一班的拉毛措喜欢唱歌,她想大声唱歌,唱给天上的爸爸听。”当第七届支教团成员张塞来到江西沟乡民族寄宿制小学看到这些场景时,决定要帮助这些孩子实现梦想,于是萌发了拍摄微电影的想法,来记录这些孩子真实追梦的心路历程。

首页

1

2

下页

尾页


上一页:陕西一派出所所长向商会化缘官方称已制止捐助受灾灾害
下一页:基层医疗机构将至少配1人服务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友情链接:
贵阳癫痫病医院 成都癫痫病医院
版权所有@北京养生网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入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